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现状

2020-04-02 16:08:18 admin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1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集“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主要有5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农为本。秉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宗旨[3],坚持农业主导地位,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加工、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业态的介入均服务于农业,均以做大做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核心,坚决防止非农异化。

二是要素集聚。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和耦合性,提高要素配置率,发挥产业园聚集效应,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实现率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建育种、生产、收储、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间联动,强化种养有机结合,挖掘农业各环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推动农业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形成产业共同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和系统融合。

四是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行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引领示范全域绿色发展。

五是创新驱动。将创新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政策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强化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改进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农村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园发展活力。

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

2.1 建设概况

自2017年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来,截止2018年底,共批准创建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均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将重点乡镇纳入规划范围,区域覆盖广,投资力度大, 95%的产业园横跨2个(含)以上乡镇,多是集中连片布局,平均建设规模3.14万hm2,平均投资规模达到24.88亿元。主导产业集中度高, 62个产业园主导产业平均产值51.94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9.43%。从主导产业数量分布来看,超半数(36个)的产业园突出优势、集中打造,着力发展1个主导产业,占比达到58.06%; 选择2个主导产业的产业园有22个,占比35.48%; 选择3个主导产业的产业园有2个,占比3.23%; 综合性产业园有2个,占比3.23%。从主导产业品种分布来看,以果品为主,有23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柑橘、猕猴桃、苹果等果品产业; 其次是蔬菜和粮食,有15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榨菜、泡菜、萝卜、大蒜等蔬菜产业,有14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水稻、小麦、马铃薯、青稞等粮食产业; 再其次是饮料、畜禽和中药材,有9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茶叶和咖啡,有8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生猪、蛋鸡、奶业等畜禽产业,有7个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枸杞、人参、茯苓、怀药等中药材产业; 以水产、花卉园艺、糖料(甘蔗)、油料(花生)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较少,分别有4个、3个、2个和1个。

2.2 建设成效

2.2.1 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各产业园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选择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综合施策,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强化链条延伸和集约开发,打造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甚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化茶园1.57万hm2,茶叶产量约占全国的1/20,已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人才、电商等各类产业要素聚集的现代高效茶业示范经济综合体,安溪铁观音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2018年涉茶总产值达106亿元。

2.2.2 科技驱动更加有力

各产业园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紧密合作,搭建科研平台,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示范、推广,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目前, 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有23个产业园拥有院士工作站,有7个产业园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有12个产业园拥有国家级研发、试验、检测中心。依托这些科研平台,以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手段,为产业园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贡献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园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如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为基地,组建了洛川苹果产业开发院士工作站,建成国家级苹果种质资源圃和国家级苹果选种场各33.33hm2,引进种质资源2 000份,引进400个苹果新品种、品系、砧木和100个自优选系进行比较试验,培育出秦脆、秦蜜等5个新品种,取得免套袋、免人工疏花疏果、重茬栽培、矮砧宽行种植、以虫治虫生物物理防治等2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2.2.3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产业园科学规划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休闲、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形成产加销、农工商、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并逐步打破一、二、三产业割裂形态,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和系统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六次产业新业态。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陈皮”产业,建设新会(柑)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强化精深加工,形成茶、饼、酒、酱、酵素、调料、凉果等系列产品35大类、100多个品种,建设新会陈皮标准仓储中心,深挖陈皮产业生态、休闲、健康和文化价值,建成中国首个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2.2.4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各产业园严格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如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实施绿色种养结合,在规模养殖场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水反渗透等系统,年节约用水150万t,减少污水排放10.6万t; 建立1 333.33hm2青饲玉米基地及生态果蔬采摘园,构建“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中水回用—沼肥还田”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福建省平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收集废次果集中处理,生产植物营养液、有机肥; 推广蜜柚可降解可重复利用套袋技术。河北省邯郸市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集成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环控等先进技术,推广太阳能灭虫灯、粘虫板,应用生物菌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电话咨询
业务范围
投资案例